漢民路上的中山國中,位於小港新市鎮商圈的中心,附近相當熱鬧,不過也因此讓學校感到困擾。原來不但漢民路車流量相當大,到了下午,西側金府路上攤販聚集,甚至佔用人行步道,導致行走不便,同時校門附近有公車站牌,到了放學時間,八成學生都由漢民路大門口出入,步行的人潮與單車、接送的車輛、靠站的公車以及下班車潮,紊亂的交通狀況一直是令校方與社區人士相當頭痛的問題。
另一方面,捷運R3小港站就在附近,捷運通車後,漢民路勢必將成為捷運通勤族必經的道路,屆時步道的使用量更大幅提高,加上原本將近兩公尺的學校圍牆老舊封閉,極有必要盡快改善中山國中通學步道的問題。
因此中山國中校長丁文祺不但在教職員工會報中與老師們討論了四次以上,也在學校網站公佈規劃通學道的消息,讓對此有想法的同學們可以寫信到校長信箱提出建議,同時也結合包括家長與民意代表在內「社區顧問團」之意見,並且與市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密切溝通,匯集眾人的心力,進行通學步道的改造。
中山國中通學步道的規劃重點,首先就是保持步道淨空,將空間還給行人;其次是將兩公尺高的圍牆拆除一半,降低後的圍牆身兼校內較高地勢的擋土牆,在安全維護上仍發揮其作用,但視野卻大為開放,不但表面重新美化,還在原有的柱子中增置燈具,兼顧了安全性、空間美感與社區融合;步道上活動的民眾,可以輕易看見位於校內、高雄少有的合球訓練場地之活動情形,還有直排輪、曲棍球等運動訓練,提早感受到2009高雄世運會的活力氣氛。
而長久以來一直因擾校方的交通問題,也因通學道計劃而得到改善。負責設計中山國中通學步道的丁介民建築師表示,為了紓解過度集中的人潮,因此特別將公車站牌後方的圍牆退縮成為等候區,並在此處增設機車停車彎,讓接送的人車遠離校門口,也讓學生與家長都有個舒適安全的等候空間。
中山國中總務主任姜正明表示,目前學校也已申請「永續校園計畫」,將學校東側、已由市府徵收的台糖五公尺寬、140公尺長的土地,與現有的四公尺巷道整合規劃為步行與單車專用道,完成後騎乘單車同學的動線也將與校門口的步行動線分離,更加有效紓解擁擠的交通。
中山國中漢民路側的步道,有高大的蘋婆樹與校內的羊蹄甲、小葉欖仁相呼應,向來是社區裡有名的綠色隧道,在通學道計劃中,更於步道路緣增設帶狀植栽槽,增加綠色景觀,也利於涵養土地,加上花台和圍牆內側綠帶的設置,原本冷硬的步道成了花木扶疏的親切步道,難怪步道一完成,許多社區老人家總是喜歡在此下棋聊天,不勝悠哉!
中山國中通學步道完成後,結合捷運出口二苓國小通學步道,以及隔鄰漢民國小的通學步道,共同提升了小港新市鎮的整體景觀品質,也提供出入小港高中、社教館的學生與民眾更優質的空間,不再讓這裡的孩子認為過了小港機場才是「高雄市」,為小港帶來嶄新的社區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