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苓國小 巧苓龍社區通學步道

連結捷運與社區的綠色廊道

  從中山路國際小港機場到沿海路一帶,是高雄市交通最繁忙的路線之一,無論是南下屏東地區或小港工業區上、下班的車潮,都對當地帶來相當大的交通的壓力。

  而二苓國小就是位於沿海一路和立群路之間,直到高雄捷運的規劃和R3車站兩個出入口的設置,才讓更多人查覺到這一處社區內的綠洲學園;伴隨著捷運工程接近完工階段和高雄市政府養工處社區通學道計劃,校園圍牆及週邊環境的改善,使得二苓國小不但有了嶄新的面貌,也成為小港地區一條串連捷運車站和社區的綠色廊道。

綠色廊道深入社區

  位於捷運R3車站旁的二苓國小校地僅有1.8公頃,校舍十分貼近社區,但在原有圍牆的隔離下,給予外界封閉的感覺,使得校園在視覺空間上更顯得狹小而侷促。因此藉著2006年社區通學道的機會,校方毫不遲疑地拆除原有灰色單調的水泥牆面,並且主動將校園圍籬退縮達1.2米,讓學生上、放學的通學步道從過去的4米寬,增加到5.2米,而原本分屬校園內、外的兩排老樹,在圍牆退縮之後,便在通學道路段形成一條綠色拱廊。

  二苓國小校長陳棨信指出,二苓國小創校卅餘年,學童大多來自附大苓、二苓、三苓、店鎮、鳳宮等五個里,多屬於老舊社區,因此也和社區互動深厚,加上二苓國小即為捷運R3車站出入口所在,校方希望藉由捷運啟動以及通學道的改善,為社區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希望把現代化的意象注入社區通學道當中,拆除圍牆更是里長、家長及學校師生的共識。

  陳校長表示,圍牆改變帶來觀感的變化極大,過去校園周邊盡是灰色單調的牆面,2006年捷運局針對R3車站出入口的設計,把校園後方的圍牆打除重新施作穿透性的圍籬,一下子使學校的「能見度」大大的提高,而養工處社區通學道計劃則進一步銜接已完工的捷運綠廊道,向社區延伸,讓二苓國小周邊綠色步道系統更加完整,對社區環境和意象的加分效果不言可喻。

彩色校園 向社區敞開雙臂

  二苓國小社區通學道除了打除原來近170公分高的校園圍牆,改為穿透性高的低矮綠籬之外,原本單調的人行道舖面也重新整妝,校方透過連結式的綠帶,把點狀的樹穴連成一氣,種植低矮的灌木叢,並點綴以等候座椅,形成一條清新美麗的綠色廊道,也贏得許多家長的好評。

  但社區通學道帶來的好處還不僅於此,陳校長指出,學校前庭面積不大,但貼近社區,過去校方一直想要好好加以美化,展現活潑的學風,但因為圍牆的阻隔,做了等於沒做,直到圍牆降低下來之後,學校也立即展開行動,甚至動員教、職工花了好幾天的時間DIY,把緊鄰人行道的圍牆、教學大樓的無障礙坡道與階梯均加以彩繪,形成馬賽克磁磚的效果,讓校園內、外景觀大大的增色。

穿透性高 校園更安全

  二苓國小社區通學道立群路段合計約二百餘公尺,路口巧妙的退縮出一個小廣場,原本瑟縮在校園一角的老榕樹,頓時成為社區通學道的主角之一,在紅磚牆面作為背景的襯托下,顯得十分古意。

  陳校長更進一步指出,穿透性的圍牆,讓校園各個角落一覽無遺,學生在清掃人行道時更加安全,也因為視線變好,學校才可以進一步利用側門規劃人、車分道,對學生上、放學,家長接送孩子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