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國小 快樂的時間通廊

生動童趣•創意無限的學習之旅

  位於高雄三塊厝傳統聚落的高雄市三民國小是一所擁有近86年歷史的老學校,許多學生的家長、祖父,也都畢業於此,因此校園通學道的規劃,在社區內引起極大的關注,光是規劃階段,從學校師生到家長會、義工媽媽、里長、鄰近三鳳中街的商家組織也都參與了規劃的討論,十足展現傳統社區的凝聚力量。

紅磚圍牆變奏曲

  三民國小位於建興路上,校園景緻優美,特別是進入校門,一幢古典形式的紅樓建築,在椰子樹的綠影婆娑下,更由不得路人對它行注目禮。不過昔日三民國小圍牆高聳、封閉,從外面經過只能看見二樓以上的部分,實在可惜,藉由府養工處2006年社區通學道計畫,大幅降低圍牆高度到60公分以後,紅樓伴隨著綠草如茵的前庭完全的展現在市民眼前,已經成為建國路上最美的風景,更是社區的驕傲。

  三民國小校長林素妍說,計畫之初大家曾有許多疑慮,擔心安全的問題,也擔心紅磚特色消失,在經過一番溝通後,儘管圍牆降低,但「 該保留的還是保留,並且透過通學道的改善,做出許多變化出來。」

  除了古典的紅樓建築拱廊,矮牆上兩個調皮的小男孩互相幫忙爬牆的雕塑作品,又與矮牆融合在一起,好像凝結在牆上的一段童年難忘時光。這件作品的原始構想來自三民國小前校長陳坤木,雕塑安裝上去後,成了大家的話題,社區的歐巴桑說「 唉呦,教歹囝仔大小啦!」 ,但又忍不住去拍拍雕塑的小屁股,以示疼惜、薄懲。林素研校長說,爬牆陶藝挑動我們心底的童年記憶,學校也藉此向孩子們進行生活教育,並記錄通學道對校園空間概念的改變。

  不只這件爬牆的作品,沿著矮牆還可以欣賞到層次分明的植栽帶,就好像走在一條花間小徑,牆面上不時浮出一些小朋友熟悉的瓢蟲、星座浮雕等,增添孩子的通學樂趣。

  走過大門口的右側圍牆上,學生作品及榮譽的展示空間,定期更換展示的內容,讓社區對學校有更深刻的了解。緊接著矮牆後到自強路口的紅磚圍牆被完整的保留下來,作為路衝地帶的緩衝,同時融入高雄著名地景的立體陶藝作品,豐富的色彩和藝術的表現,讓過去看起來平平凡凡的一堵牆變得氣質非凡,就好像漫步在開放空間的畫廊。

無障礙空間安全上路

  設計三民國小通學道的建築師王志賢指出,三民國小的背景環境極佳,因此在規劃構圖之初,就朝向以降低圍牆和簡單材料兩大方向做設計,同時改善人行步道的空間,設法減少校園的死角,以達到開放校園空間的效果。

  積極投入社區通學道改造的家長會長薛丁桂就指出,以前人行道路面凹凸不平,學生常常被路樹盤根或是破損的路面絆倒,所以學校必須把保健室設在第一排教室的第一間,以備救傷,社區通學道完成後不必擔心這個問題,校方在空間上也可以做彈性的調整,改變所及可見一般。

  為了讓學童等候家長接送更安全,學校也藉此計畫將大菩樹下的空間改造成為一個小小的等候平台,可以坐下來,也可以遊戲其間。同時校方為了讓學童了解學校與社區的關聯性,特地在校門口以洗石子的方式設置了一個圓形地標,除了清楚的標示出三民國小所在和學區各里的地緣外,沿著學校後方的火車路線,在高雄鐵路地下化後,更將成為孩子們鄉土教材學習的重要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