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豐國小位於前鎮區籬仔內知名的三角公園正對面,是一所擁有34年歷史悠久的學校。它同時也是目前高雄市就學人數最多的小學,全校102班,超過3000名學生,無論在體育或是生態教學上,都有十分出色的成績。
不過學生人數龐大,校園資源的有效運用,使成了學校管理重要的一環,因此家長志工的投入,成為學校相當大的支柱。瑞豐國小校長蔡德旺以此說明學校與社區之間密切互動的關係,也彰顯瑞豐國小社區通學道的建設達到社區與校園雙贏的成果。
位於瑞隆路的瑞豐國小校舍及校園主要圍牆早在民國67年就已完成興建,除了正門口的圍牆曾經配合整建外,其餘緊鄰社區的圍牆仍維持三十多年前磚造圍牆的型態,數十年來的風吹雨打,圍牆已經嚴重破損,為了學童安全,每年仍免不了修修補補,多年來校方一直希望有經費可以改善校園圍牆的現況,至少做到安全!
蔡校長指出,瑞豐國小校園環境非常優美,比起公園景觀毫不遜色,因此也吸引許多社區人士捨公園而到校園裡頭運動休閒,以享受那份清幽。不過長期以來學校經費有限,所有的資源都用在教學上,因此和校園景觀極度不協調的圍牆,一直到爭取社區通學道計劃,才進一步有了改善的空間。
蔡校長謙稱,比起其他學校已完成的社區通學道,瑞豐國小社區通學道的項目內容顯得比較陽春,沒有街道座椅、也沒有炫目的舖面和裝飾性的藝術表現。不過筆直的通學道長達200公尺以上,伴隨著黑色雕花的鐵件,在社區和校園間形成穿透性的視覺,伴隨著人行步道上的行道樹,形成一條林蔭大道,已把學校優美的環境展現無遺。
蔡校長表示,瑞豐國小校園大、學生多、圍牆長,在社區通學道規劃之初,也有許多表現的構想,包括人行舖面、穿透性的綠籬,不過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學校必需務實的考量全面環境的改善。瑞安街側200多公尺的圍牆是許多學校社區通學道的兩倍長度,蔡校長說:「 在同一立面上,只做一半的長度,景觀上恐怕會很尷尬,一方面社區無法認同,再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機會做另一半,所以學校選擇用最簡單的方式,達到全面改善圍牆景觀的效果。」
雖然瑞豐國小社區通學道,僅就圍牆及圍牆邊上的排水系統加以改善,但透過穿透性的圍牆,以校園操場為背景,學生活蹦亂跳的身影,就好像社區通學道的活動舞台,一掃過去磚造圍嬙的陳舊氣息,蛻變為富有古典氣息的學園,讓緊鄰的瑞華居民也開心得不得了,紛紛說讚!
儘管瑞豐是老學校,但這兩年來在校長的帶領下,獲得許多學生家長的認同,並自主投入校園教學環境的改善工作,包括教材園的設置、草木養護,到重新粉刷校舍,以讓校園整體環境煥然一新,而今圍牆通透的社區通學道完成後更是相得益彰,學校與社區之間,又同時多了一份守望相助的麻吉互動關係。